新闻中心 /News
星空体育《细胞·代谢》警示:“躺瘦”有代价减肥神药或正在悄悄“掏空”你的力量
星空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当“躺瘦”的梦想照进现实,司美格鲁肽(Ozempic等)无疑是那道最耀眼的光。然而,在这场全民追逐的减重热潮中,一个扎心的问题浮出水面:除了脂肪,我们还失去了什么?顶尖期刊《细胞·代谢》上的一项新研究,就像一部高精度的人体“扫描仪”,揭示了一个惊人发现:使用司美格鲁肽后,你的肌肉尺寸可能没怎么变,但力量却在悄悄“打折”星空体育。这好比手机电量显示100%,却是虚电,一用就关机。这提醒每一位为“掉秤”而欢呼的,是时候关心一下咱们体重的“质量”了。国际顶刊到底是怎么说的?
在朋友圈晒出持续下降的体重数字,无疑是减肥路上最直接的快乐。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药物,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让这一切成为可能。但我们的身体,远比一个简单的数字要复杂。体重由“肥肉”(脂肪)和“瘦体重”(肌肉、器官、骨骼等)共同构成。许多使用者隐隐担心:掉的秤里,有多少是宝贵的肌肉?
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,美国犹他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“刨根问底”式的研究。他们发现,服用司美格鲁肽减重过程中流失的“瘦体重”里,肌肉的“缩水”程度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。真正变化巨大的是肝脏这类代谢活跃的器官。“肝脏等代谢活跃器官的质量损失是健康减重的一部分,这是可以预料的,”犹他大学健康中心营养与整合生理学研究讲师、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 Ran Hee Choi 博士说道。
打个比方,这就像你为了让身体这个“背包”变轻,把里面一些功能强大但沉重的“专业装备”(比如大容量充电宝)换成了“轻量版”,背包总重是轻了,但“续航能力”(基础代谢)可能也随之改变。这提醒我们,体重下降的背后,是身体内部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。
这篇研究最核心、也最颠覆我们认知的一点,是揭示了“假性强壮”的可能。研究发现,虽然肌肉尺寸(比如腿部肌肉的周长)保持得还不错,但肌肉发力的能力却实实在在下降了。这就像一根弹簧,看起来粗细没变,但弹性却大不如前,稍微一拉就没了后劲。
那么,肌肉尺寸和力量为何会“闹掰了”呢? 科学家们推测,这背后可能有两个“元凶”:
一是身体进入了“节能模式”星空体育。 司美格鲁肽通过抑制食欲,让我们摄入的热量急剧减少。身体就像一个突然被削减了预算的工厂,为了生存下去,它必须“降本增效”。肌肉虽然尺寸还在(厂房没拆),但它会关闭或调低一些最耗能的生产线——也就是那些负责爆发性力量输出的快缩肌纤维的功能。身体会认为:“既然没有足够的燃料(热量),那就没必要维持那么高的产能(力量)了。”于是,肌肉的“功率”被主动调低了。
二是药物可能对肌肉发出了“直接指令”。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可能性,即司美格鲁肽这类GLP-1药物,可能不仅仅作用于大脑和胰腺,还可能直接与肌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,向肌肉传递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信号,从而影响了肌肉细胞内部的能量代谢和收缩效率。这好比药物直接给肌肉下达了一个“保持安静,减少活动”的指令。
无论原因是哪一个,结果对我们的影响是相同的——意味着我们可能正面临一种“隐性变弱”。你照镜子时,感觉胳膊、腿儿都还在,甚至因为脂肪少了,线条更明显了。但当你尝试一些日常活动时,可能会觉得“力不从心”:以前爬五楼很轻松,现在三楼就开始喘;周末想跟朋友去爬山,却跟不上队伍;甚至抱一会儿孩子都觉得胳膊酸痛。这种力量的悄然流失,比单纯的肌肉维度缩小更值得警惕,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体能、活力和生活质量,让你陷入一种“看起来健美,实际上发虚”的状态。
这个秘密的发现,就像一部精彩的科学悬疑片。故事的开端,是无数使用者和临床医生们反馈的“奇怪感觉”——“我瘦了,体重秤上的数字很喜人,但为什么感觉人也‘虚’了,爬楼梯都比以前喘?” 这不是一个人的感受,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谜团。
为了破解这个谜案,美国犹他大学Funai博士的团队扮演了“科学侦探”的角色。他们知道,要找到真相,不能只停留在观察和猜测,必须深入“案发现场”——也就是肌肉的内部,去寻找决定性的证据。为此,他们设计了一套极其精密的“肌肉体能测试”。
他们做的远不止是给小鼠称重或测量大腿围。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实验小鼠的腿部,完整地分离出一块非常关键的肌肉(比目鱼肌),就像拆卸手表时取出一个核心零件。然后,他们将这块活的肌肉固定在一个能感知微小力量变化的精密仪器上。通过微弱的电脉冲来模拟我们大脑发出的“用力”指令,刺激这块肌肉进行最大程度的收缩,仪器则会实时记录下它究竟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。 这就像是给这块小小的肌肉,做了一次它肌肉生涯中最标准的“卧推极限测试”。
当这份精确到毫牛的“体测报告”,与肌肉本身的尺寸、重量数据并列在一起时,谜底终于揭晓了。数据显示:肌肉的“块头”(尺寸和重量)并没有明显缩小,但它的“最大力量”和“工作效率”却实实在在地打了折扣!这就是科学家们找到的、无可辩驳的“决定性证据”(smoking gun)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严谨、可视化的实验过程,这项研究才得以登上《细胞·代谢》这样的顶级期刊,它将无数人模糊的“虚弱感”,用清晰的科学数据定义了出来,将一个“个人感受”问题,正式升级为了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科学议题。
当然,我们必须明确,现在实验还是在小鼠身上进行,但这项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并指明了方向。它告诉我们,如果您也正在使用或考虑使用司美格鲁肽这类药物,仅仅盯着它带来的体重秤的“成绩”是远远不够的。你需要像一个精明的CEO管理公司一样,去管理你的身体:
告别“唯体重论”:体重数字好看,不代表健康状况就好。你更需要关注“身体成分”,比如体脂率和肌肉量。如果条件允许,定期做一次InBody测试,比天天称重要有意义得多。
力量训练,刻不容缓:这项研究最大的启示在于,如果药物可能降低你肌肉的“质量”,那么你就必须主动提升它的质量。力量训练,比如举铁、普拉提、或者徒手的深蹲俯卧撑,是激活和强化肌肉最有效的“解药”。它能告诉你的肌肉:“嘿,别躺平,我还需要你!”
把蛋白质“吃回来”:减肥期间,尤其是在用药的情况下,确保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至关重要。它们是修复和重建肌肉的“砖瓦”,能最大程度地对抗肌肉的流失和力量的下降。
司美格鲁肽的出现,是医学科技赠予现代人的一份厚礼,它让对抗肥胖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。但任何“捷径”都可能让我们看到未曾预料到的风景。这项研究并非要我们否定或惧怕科技,恰恰相反,它让我们能更聪明、更安全地使用科技。
它用科学的语言重申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健康的“底层逻辑”从未改变。它不是简单地变瘦,而是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身体——能让你轻松爬楼,尽情享受运动,有力气拥抱家人的身体。科技是强大的辅助,但我们自己,才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在享受“躺瘦”红利的同时,别忘了用举起的哑铃和充足的蛋白质,守住身体最宝贵的“力量”基本盘。
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,欢迎小伙伴们点、收藏、关注,以备不时之需,当然更欢迎您把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。